進了天安門的城門後,我們從南門進入也就是大家常聽說的午門,電視劇都說推出去午門斬首示眾其實是錯誤的
午門:中門為皇帝出入專用,但在清代,新科狀元、榜眼、探花在發榜之日可以從該門進出一次
此外,皇帝結婚時,皇后可以乘轎從中門進入,其他文武官員從左門進出,宗室王公從右門進出
清代時,午門還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下一年曆書之處
遇有戰爭獲勝,也在此處舉行凱旋、「獻俘」的儀式,沙拉背後這個門就是傳說中的午門
太和門
明初稱「奉天門」,後稱「皇極門」,清朝時稱「太和門」,全高23.8米
現存的太和門是光緒年間重建的。
明朝規定,文武官員每天拂曉在奉天門早朝,皇帝也親自到此處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,叫做「御門聽政」。清初,皇帝曾在太和門受朝、賜宴等,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舉行
金水河
太和殿:俗稱「金鑾殿」
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太和殿是舉行新皇帝登基、頒布重要詔書、「金殿傳臚」(公布新進士名單)、派大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節、冬至節、皇帝生日等重大儀式的地方
端門
在這裡只要看到太陽就覺得好溫暖
北京氣候寒冷又乾燥,這個季節來有另外一種寂靜的美
皇城浩大,趁這個角度沒人,拍了好多張照片
光是這個階梯就是雕了一條一條的龍
軍機處
清朝中後期的中央機關,專責參與機務,以皇帝為中心,討論國家大事
紫禁城非常的大,導遊帶著我們從西路參觀,其實也可以自己逛,預定時間再到出口集合,在紫禁城中是不走回頭路的,大伙可能怕走散了,所以導遊解說時大家就算要拍照也都在視力範圍內,乖乖的
養心門
養心殿:清朝自雍正之後,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
慈禧、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。內設寶座、御案,皇帝在此辦理日常政務及接見大臣
故宮裡的吉祥缸
樑上也是精雕細琢
好喜歡太陽在屋筵上的感覺喔!在北京拍了好多
連這個門都是用特別的木頭去製的,不會壞的
裡面是慈禧太后用餐的地方,採西式餐桌
儲秀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,居住在內者都是身分普通的一般嬪妃,但自從清嘉慶朝開始,由於嘉慶皇帝的第一任皇后——孝淑睿皇后住過這所宮院,因此在清後期,儲秀宮的地位大大的提高。
清末時期的慈禧太后,在咸豐二年以貴人的身分入宮後,便是居住在這所宮院中
慈禧太后在中年及晚年住在這裡時,為了配合她個人的需要,因此對此宮作了改建;將儲秀宮和前面的翊坤宮打通,拆除隔開兩宮的宮牆和宮門
御花園
該園建於明代,為皇宮的宮廷花園。面積約一萬餘平方米,布局緊湊,建築福利,小巧玲瓏,古色古香,極為幽雅
養性殿
御花園裡的石頭也算是奇石了
古樹
逛完了御花園其實我們也早已凍僵,我們由南門的午門進,從北門:玄武門(神武門)出
現在的玄武門就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,所以說我們剛才是走後門嗎??
城牆高9.9米厚8.26米,是銅牆鐵壁耶!
出了故宮的門,導遊可能怕大家冷了,急的call師傅來載我們,都忽略了要介紹眼前的美景了,我先拍下了幾張,回來上網查了一下,果然是我是想的「護城河」
這護城河寬有52米
最後一張紫禁城的外圍
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,房屋有980座,共計8704間。而此「間」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,此處「間」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
待在紫禁城內近3個小時,就算快凍僵了,也是重點式的逛,實在是太大了,紫禁城是到北京必遊的景點之一喔!